杭州富春山館

Posted on 10 月 14, 2018 in Column╳見築中國, 建築 Architecture
Share

杭州富春山館

王澍的作品風格鮮明,常應用當地的建造工法在建築設計中,光從材料的組合就可以嗅出王澍的風格,實地的走訪了幾個王澍設計的大型建築項目,比如早期的寧波博物館以及後期的中國美院象山校區、水岸山居酒店等等,可感受到雖然使用的建築元素一致,但地域性的不同也造就了每個建築項目的特殊性。而這次拜訪的富春山館則是王澍在在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後的第一個大型項目,同時建築的所在地富陽(古名富春),因為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而聲名大噪,令人們對於富陽的山水環境充滿了想像的空間。

富春山館位於富春江邊上,北依鹿山,雖然地塊後面住宅林立,但是總體來說,直接面對江水,遠觀時還可以見到青山環繞。而總面積四萬平方米的富春山館其實是美術館、博物館及檔案館三個空間的集合。富春山館的主要建築概念便是要以三維的空間來重現當年的富春山居圖的山水意念。〝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的作品,創作於1347年至1350年,是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的水墨畫,以水體為主,山脈疏密有致,延綿不絕,水天一色,同時用墨秀潤淡雅,富有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圖中對於富春山水的描寫其實是抽象的,富春山水是畫家對於山水的印象描述,表達了當時的意境,形成寧靜淡泊的山水畫風貌,現今景色很難找到與之契合的畫面,而最終要表達的就是人如何與自然共處,這是自古至今不斷探討的話題。特別是空間功能有所限定的狀況下,如何讓這個空間及建築體能夠在天地之間謙遜地存在著。

而建築師王澍在獲得這個設計任務之時,也提出要在富陽的鄉村進行研究與設計,並且把鄉村的研究計畫視為這一個項目的發展內容之一,而這個鄉村就是位於浙江富陽洞橋鎮的文村(2016.12月刊出)。文村依山傍水,位置較為隱密,他把文村作為一個地域性的村居設計樣本,有生態的環境,有傳統的歷史,有現代化的生活。王澍把文村定義成高隱之士所追求的理想居住桃源,而富村山館則是人們切磋藝術的空間,這樣的組合才是王澍定義的富春山居的理想模式。同時,在文村對於傳統公共空間的轉換以及傳統材料、工法的研究上,提供了富春山館建造之時的重要參考。

從入口進入,眼前是毫無遮擋的青山群,只見山上有一座古典亭樓對望,有一種很奇妙的劇場感受,而他不是佈景,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自然景色。通過一條精心設計的曲折廊道前往山館,隨著曲折的動線,視線不斷的被周邊景觀吸引,我們的步伐也跟著慢下來,直到我們見到富春山館這座大山。

王澍把富春山館視為一座山,走進建築就像是走入山中,然後慢慢的登高步入山頂,再從山頂回望群山及富春江。王澍以三組巨大的山形建築來抽象表達建築山體的輪廓,從山牆側可以看見一波又一波的山形線條。位於中間的主山為美術館及博物館,檔案館則為次山,在最邊角的辦公樓則為遠山,而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人們可以登高上山,也就是人們可以走上如山坡的起伏屋面,同樣的手法在杭州的水岸山居項目也有使用過,只不過這裡更強化了建築與遠景的呼應,登山屋面可以一覽屋頂仿造山體的輪廓與遠山山體鄉呼應,連綿起伏,確實的第五立面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就造成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這也是王澍認為《題西林壁》這首詩非常符合他想要在富春山館所表達的建築理念。

富陽山館在外觀上是山水建築,其中的內容物就是人文精神生活,這樣空間勢必就是要超越能主義的,而傳統園林多層次的可漫遊空間則可以傳達這樣的意境空間,這樣的空間講究意境,捨得迂迴,是一個慢下來的空間。而廊道跟坡道同時也是王澍作品中重要的元素,比如中央美院象山校區的建築,將原本內部動線的廊道以坡道的形式掛在建築體上,外掛廊道已成為美院建築標誌之一,而在富陽美術館或是博物館中,這兩個元素也是不斷的出現,串連起各個主要展區,緩慢的目的達到了,但是又覺得在過程中,少了一些讓人可以沈澱的元素,有許多過度空間只有更長的路徑但卻沒有內容。偌大的展覽空間中,沒有吊頂的混凝土天花板成為另一個亮點,山形的屋頂造型反映在室內空間上,屋頂的曲面線條連結著兩片山牆,兩邊順著山坡連到最高的山脊線上,非常規的空間高度,顯出了大尺度的莊嚴感。

到訪當天因為屋頂沒有開放,我們無緣登上屋脊體驗建築第五立面與群山的聯繫關係,而利用建築量體來與周邊環境互動的手法也讓我想到丹麥BIG建築師事務所在花蓮的項目,以高低起伏的〝折疊山〞高層建築來與東部縱穀的中央山脈呼應,但這樣的手法對環境是好是壞還難以判定。而我注意到富陽山館吸引了許多周邊民眾前來,不少人找了舒服的位置玩起手遊或是帶著小朋友在這裡遊戲,或許這才是公共建築該有的社會價值吧!

富春山館:富陽美術館、博物館、檔案館文化綜合體
杭州市富陽區江濱西大道
建築設計:王澍、陸文宇

Sha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