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的空間萬花筒 上海保利大劇院
上海保利大劇院其實不在上海市區,而是位於距離上海卅幾公里外的嘉定新城,搭乘地鐵前往嘉定大約要費時一個鐘頭多,而因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擔綱了劇院的設計工作,其普里茲克建築大獎得主的光環,讓它受到了更多的矚目。
嘉定區是上海市的市轄區,原稱嘉定縣,位於上海市西北郊。建縣於南宋嘉定十年,這座江南歷史文化名城至今還完好保存著孔廟、秋霞圃、古猗園等眾多的文化古蹟。在嘉定總體規劃中在老城區南方規劃了嘉定新城核心區,老城區主要設定為歷史風貌區,新城核心區則為綜合功能區及企業總部區,該區域中還有一個生態湖區叫做遠香湖,周邊便聚集了幾個主要公共建築,除了嘉定圖書館,另一個就是長邊有百米長的上海保利大劇院。
從嘉定圖書館的方向走過去,正好可以從遠香湖對岸遠眺大劇院,而大劇院與遠香湖中間還有一個兩萬平方米的半圓形人工湖作為前景,於是我盤算著想借人工湖作為前景來拍攝方方正正的大劇院,除了視野廣闊,說不定也可以拍攝到大劇院的湖面倒影,只是沒想到趨前到人工湖之際,才發現原來人行步道與人工湖有將近一米八的落差,沒有辦法看到心中的景色,心中覺得可惜,心想如此巨大的建築形體,除了遠觀的莊重感,還可以有什麼亮點呢?這讓我想到日本高松伸建築設計事務所和川口衛構造設計事務所設計的天津自然博物館,因為天津自然博物館也是有一個人工湖作為前景,而利用這個水景,高松伸以欲展翅翱翔的天鵝為主題,平面扇型且往兩邊展開的銀色建築物,對稱簡潔的造型搭配周邊水景觀,襯托出建築本身的氣勢。雖然許多媒體都稱上海保利大劇院是上海第一個“水景劇院”,但水景在這似乎僅作為擴大視線及舞台背景作用,人、水景以及建築之間的關聯不緊密,有點可惜。
上海保利大劇院總建築面積達5.6萬平方米,除了規模有1466座位的大劇場及400座的多功能聽之外,還有一個水上舞台以及屋頂劇院。而水上舞台基本上就是一個以水景為背景的表演空間,屋頂劇院因為沒有開放,所以沒有辦法一探究竟。
走近大劇院旁邊才更能夠感受到安藤忠雄對於建築尺度的掌握及裡外空間串通的巧妙之處。大劇院的體型主要以一個大型方形空間為主體,然後以五支直徑30公尺的大圓筒以不規則的角度或是方向貫穿矩型主體,而主體被圓筒貫穿的部份則巧妙的避開主要的劇院空間,同時成為戶外空間或是開放的公共空間,讓人們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或是不同的高度進入到大劇院,同時完全對外開放,實現安藤忠雄將大劇院作為一個市民公共活動空間的初衷。從外部造型上可以看到因為圓管的穿透,而出現的幾何型洞口,圓管以不同角度穿入主體,且圓管的盡端都指向了充滿不同型態演出的劇場空間,彷彿透過這些斜管空間就可以窺視萬象的演出,圓管瞬間變成了「萬花筒」,而這也是建築師主要的空間設計概念。
建築師利用矩型以及圓筒的組合,便帶出了多樣的幾何表情,橢圓、三角形甚至是圓拱空間,不同的空間彼此交錯或是串通,構成了劇院的入口大廳、戶外通道或是半戶外劇。順著建築周邊走到了水景劇院空間,這是一個半圓拱的半戶外劇場空間,階梯式的劇場空間同時也提供了遊人休憩的場所,順著劇場往上走則可以進入一個主要的戶外空間,這裡是由兩根管道所交集而成的空間,也是主要立面造型之一,從外立面看起來正好是兩個大橢圓的交集,這個空間把水景劇院、戶外平台以及劇場出入口貫穿起來。在兩個橢圓交集的空間舞台中,還有一個瞭望台般的觀景台,戲劇性的引誘遊人往上探索,而在這個空間及立面之中,也把安藤忠雄慣用的元素都集合了起來,除了瞭望台還有作為結構的清水混凝土牆,甚至我看到了宗教元素的十字架,總總元素集合起來互相協調而不突兀,表現了畫面上的平衡性與豐富性。
離開水池順著大樓梯走向另一面立面,發現了另一個圓管水平穿過建築體,如隧道一般的空間,將我們帶到建築的另一面,在步行之間失去了對於建築體的方向感,不知不覺地就繞了建築一圈,而這裡可以更近距離的觀察建築立面材料,所有的圓管空間內部都是以淺土黃色的金屬方管做為飾面,給人溫和且親近的感受。建築主體更少不了安藤忠雄的建築基因清水混凝土,整座建築都是以清水混凝土組成,立面則是兩層立面,在原本的清水混凝土立面上又加上了玻璃幕牆,幕牆的框架以及玻璃的穿透性,讓原本沈重的混凝土建築有了種輕盈的感覺,在不同的時間或是不同的觀看角度,立面所產生光影效果也呈現出豐富的建築表情。
同像是以方正體體塊做空間減法的劇院建築,還有同樣是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的台中歌劇院,它是以曲線外表來構成類似原始洞穴的形象感,同時也是希望人群可以在空間中流動,實際體驗後也覺得空間感不錯,只不過都是室內商業空間,不是完全的市民公共空間,有點可惜啊。
上海保利大劇院
上海市嘉定區白銀路159號
建築設計:安藤忠雄(Tadao Ando)
本文同步刊登在台灣『旅讀中國』雜誌2017/ 6月號。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