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變的上海靜安嘉里中心

Posted on 9 月 18, 2015 in Column╳見築中國, 建築 Architecture
Share

where Shanghai is switched on.

靜安嘉里中心是一個大型的綜合多功能建築項目,主要分為兩期,其中一期是早年就蓋好的嘉里中心辦公樓,2012年完成的是嘉里中心二期,總建築面積達45萬平方米,其中包括了建築面積達15.2萬平方米的三棟高層辦公大樓、8.6萬平方米的群樓商業、一個擁有508間房間規模的靜安香格里拉大酒店、133間客房的服務式公寓和一個獨立的會展中心。靜安嘉里中心位於靜安區核心位置,東面有恆隆廣場、梅龍鎮廣場,西面有歷史建築靜安寺和靜安公園,上海展覽中心正對面。地下與地鐵2、7號線相連,出行非常方便。

上海靜安嘉里中心

嘉里中心建築內部充滿輕盈與躍動的豐富視覺體感。

上海靜安嘉里中心

上海靜安嘉里中心是一大型綜合功能的建案,建築總面積約13.6 萬坪。

上海靜安嘉里中心地塊北面是知名的商業道路南京西路,也是主要的商業出入口的介面,南面則是來到上海必走過的延安高架道路,每每經過延安高架便可以鳥瞰整個靜安嘉里中心,地塊中間被一條單行道所分隔,區分為南北兩個地塊,北邊主要以群樓商業為主,帶有兩棟辦公樓以及酒店公寓。南面的地塊因為較靠近延安高架,人潮不易聚集,區位較為幽靜,所以除了少許的群樓商業之外,規劃了一棟辦公建築以及香格里拉大飯店,而與飯店相鄰就是會展中心,比起北面的地塊,這裡的商務氣氛更為濃厚,不過較有趣的開放空間,就是設置在南北地塊中間的開放廣場。

還記得2013年靜安嘉里中心甫完工的時候,當施工圍籬拆除之後,便被南北地塊圍合的廣場區域所吸引,心想怎麼一個小廣場視覺上可以這麼豐富,而且空間多變。當我走進這個廣場時,首先是驚訝於被這幾棟高層建築包圍卻不覺得壓迫,而周邊則是被餐飲及商業群樓包圍,同時一般人視角所及高度的建築立面也是以體塊組合來構成建築主體,同時透過一些細窄的體量以及體量之間的咬合,讓建築就像是漂浮在半空中的盒子,輕盈而充滿動感。除了南北地塊的主樓跟群樓商業建築之外,廣場上還有兩棟建築物,一個是1920年毛主席舊居,另一個則是風格迥異的單層餐飲建築。在嘉里中心二期動工以前,這個基地上還是上海老弄堂建築群,拆遷之後,這裡只剩下一幢小平房,是這裡唯一的保留建築,主要是因為毛澤東曾經在這裡居住過, 雖然有個正式的名稱叫做1920年毛主席舊居,但在平房的山牆側還有斗大的英文寫著Mao Space,有了這洋名也算是跟時尚沾點邊了。這個紀念館的二樓夾層有一間房間,據說是毛澤東居住過的房間,房間的窗外看出去就是靜安嘉里中心的戶外廣場,新舊的衝突讓人感嘆時空變換的奇妙關係。而另一個廣場上的建築則是一座現代樣式的斜屋頂建築,外立面是柚木色材質,利用玻璃跟大開窗組成牆體,有著傳統和風風格及現代感,型態與立面風格跟周圍的高層建築都不同,即是大膽的嘗試,也是廣場中獨一無二的焦點。

上海靜安嘉里中心

毛澤東的舊居是區域內唯一的保留建築,少了點革命情懷,多了更多的商業氛圍。

廣場上除了小型建築外,廣場周邊景觀在綜合體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商業、辦公以及酒店的平面廣場是互通的,同時整個地塊除了靠近延安高架橋側外,沒有圍牆與外界隔離,透過大大小小的小花園或是水景來界定不同的空間,而讓彼此空間戶不干擾卻又輕易的貫通。

鄰近廣場的商業首層幾乎都以餐飲空間為主,廣場邊上的戶外座位往往是最熱門的位置,區內道路與沿街建築之間還有很寬的綠化帶,剛好作為餐廳戶外座位與道路之間的緩衝空間。區內道路的盡頭便是地塊東邊的銅仁路,近期也被改造為商業街,亦有不少的戶外餐飲,正好與之銜接,形成一個完整戶外餐飲街。這裡有地鐵站與地下商場相連接,人們可以風雨無阻的進入建築,地面動線則是可以從熱鬧的南京西路或是東西側的道路進入商業區內,然後穿越建築再出到戶外廣場,而建築與建築之間也提供了曲折的綠化通道,所以步行在其中有種探索的感受,從室內到室外,從這個廣場到另一個廣場,豐富的步行動線讓每一次的到達都是不一樣的體驗。

上海靜安嘉里中心

廣場上有一現代樣式斜屋頂建築,外觀是柚木色材質,利用玻璃跟大開窗組成牆體,有著傳統和風及現代感,是廣場中獨一無二的焦點。

建築立面則是另一個賞心悅目的風景,整體建築風格以現代為主,玻璃幕牆環繞建築各個立面,建築體量也透過層疊以及不同體塊的咬合,形成不同的獨立的體塊,每個建築體塊也都有自己的立面材質或是幕牆色彩,而統一全區立面風格的就是幕牆上的網格狀分割線或是網隔框架,這樣的設計手法也讓建築體量表現更為純粹,而不被立面裝飾所干擾。此外辦公樓底層區域立面則是在外層加上了沒有空間用途的框架,除了改善大樓本身的立面比例之外,也豐富了立面的層次,不同時刻的光影效果也為城市景觀帶來一些趣味性,而驅車從延安高架橋經過時也可以從高處看到這樣細緻的建築構造表現。除了玻璃幕牆,局部商業立面也應用了石材,立面石材上也應用了網格般的分割,有意思的是立面石材跟著建築體量延伸到室內空間,變成室內空間的一部分,石材的比例跟質感都比一般室內材料還要強烈,視覺上很有衝擊力,同時也可以感受到室內外空間流通的意境。

上海靜安嘉里中心

立面以塊體形式組合成建築主體,透過一些細窄的塊體以及塊體之間的咬合,像是漂浮在半空中的盒子。

仔細的觀察不難發現不論是施工、還是設計細節都相當用心,比如穿越酒店跟會展中心架空首層的地面車道,雖然是不起眼的車道空間,但是對於天花板的設計卻也沒有馬虎,風格與立面一致,同時還做了不同層次吊頂處理,可以說是把建築的第五立面也完善了!這裡的廣場間與商業建築群的氛圍也讓我想起台北的信義商圈,同樣是區塊中的商業建築,也擁有大量的戶外廣場,但是百貨建築卻少了點識別性,很期待台灣近期也可以出現出色的商業規劃空間。


建築設計:
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 (KPF)
http://www.kpf.com

設計團隊:
Wong & Ouyang, Associate Architect;
Benoy, Retail Consultant;
Hirsch/Bedner, Interior Designer (Hotel)


本文同步刊登在台灣『旅讀中國』雜誌2015/9月號。

Share

Leave a Reply